查看: 86|回复: 27

[札记] 开读《文学回忆录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12-25 08:1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应该是龚彪同学的荐书。
读完菜菜荐的《永远是夏天》后,歇了几天。
又着实无聊,翻看微读看看,这本摆在第二位,《永远是夏天》的后面。
那便看看吧。

我的设置下,它在微读是1997页。不算太少,打卡记录下。

鲜花

3

查看全部鲜花

点评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25 08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没有书作者,是看前言,木心是不愿出版自己的讲义的,说不是他的作品。
木心去世后,根据陈丹青当时的笔记整理编辑了此书。

那么,定不是完全的原貌。

前言又说,木心的讲课是本自郑振铎的《文学大纲》,顺手点了下链接,收入书架。期待有缘时看看。
不知何时有缘。
点评
发表于 2024-12-25 08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是睡醒了,起来发帖了,哈哈。
拈花小和尚 2024-12-25 09:54
回复
已经开工了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25 08:3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陈丹青也在前面加了点说明。
最后一句是:

“最后,出于大家熟知的缘故,本书各处,奉命删除,谨此告白。”

这句也没什么了不起,但是书友们的评论比较热闹。
微读或掌阅读书,我都有这个习惯,点开评论看看。同一本书,读者的想法也是五花八门的。
这句大多是有一些愤激,为被删处鸣不平,为自己不能得见全本不平。
我只看看,不轻易讲话。

有一个评论是比较独树一帜的,他说:

“你爹妈尚且有隐密的事情不想让你知道,国家为什么不能有,真他妈多虑,真要不想让你知道,这句话你都读不到。”

我认真想了想其中的逻辑。
1.爹妈的隐私,和国家的隐私是不是一个层面?
2.爹妈的隐私如果被他人暴露,会不会也勒令删除?
3.将爹妈和国家相提并论,是出于相类的情感联系吗?

还有一个评论说,陈丹青现在极其极端。唔。
点评
发表于 2024-12-25 20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拈花小和尚 发表于 2024-12-25 08:33
陈丹青也在前面加了点说明。
最后一句是:

‘’奉命删除‘’, 其实就跟在家里,有开明的父母和不开明的父母一样,对子女的影响当然会不一样, 当然,有的拥有不开明父母的子女长大了,也觉得有出息了,出本书,微言几句父母的不是,也不是啥大不敬, 可是呢,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,就怕有人那这说事儿,挑事儿,这都不叫事儿。。

大家畅所欲言,去伪存真的事儿,自己做,或者时间做,不必较真

鲜花

1

查看全部鲜花

点评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25 21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龚彪 发表于 2024-12-25 20:56
‘’奉命删除‘’, 其实就跟在家里,有开明的父母和不开明的父母一样,对子女的影响当然会不一样, 当然 ...

开明或不开明,我觉得不是绝对的。
开明大抵是被迫的,专断是更舒服一些的状态。

这要看是谁的感受。
点评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25 2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《红楼梦》中的诗,如水草。取出水,即不好。放在水中,好看。”

这句话是在梁文道的前言里看到的。木心讲的。
啧啧赞叹呀。确实漂亮。
梁文道的这篇前言也好,追根溯源,条分缕析。
甚至讲到了文脉的传承。
足见文人特色。

有多处有点想说的,又按捺住了,等看完再说。
这一句引用太漂亮,漂亮得无法再按捺。
既讲出了曹雪芹的诗艺,又道出了小说中诗词的局限。
关键用了譬喻,形象,漂亮。
那么,我想,这本书,看起来应该很值了。
点评
发表于 2024-12-26 08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拈花小和尚 发表于 2024-12-25 21:59
开明或不开明,我觉得不是绝对的。
开明大抵是被迫的,专断是更舒服一些的状态。

不要谁感受,要小师傅感受
点评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26 19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龚彪 发表于 2024-12-26 08:52
不要谁感受,要小师傅感受

现在的感受,大抵是可笑吧。
点评
发表于 2024-12-26 1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拈花小和尚 发表于 2024-12-26 19:10
现在的感受,大抵是可笑吧。

可笑还行,比可悲强不少呢
点评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千山论坛

GMT+8, 2025-2-24 04:4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