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UID
- 16
- 主题
- 回帖
- 0
- 精华
- 积分
- 17474
- 金币
- 枚
- 草籽
- 颗
- 鲜花
- 朵
- 注册时间
- 2023-5-5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这正月十六“溜百病”,是本地的一个传统习俗,是元宵节的一个后续节目,比元宵节还要热闹。
十里不同俗,虽说离老家才几十里地,而我从小到大居住的县城并没有这习俗。这是我参加工作后居住在市区,才知道的。
这一天晚上,市区的人们几乎倾巢出动,在夜色中随意走动,还要将早备好的硬币抛散至犄角旮旯,寓意将疾病驱除散尽,俗称“溜百病”。
小城很重视这个习俗,每年的正月十六下午,如果当天是工作日,从下到下各部门便早早地放假,营业的各大商超也早早收摊,车辆该停的停该歇的歇。因为晚上六点前就不允许动车了,所有的街道,届时只允许行人步行。
当时觉得新鲜有趣又热闹,入乡随俗,于是每年便随大流出门走走。同时也很郑重其事地准备几枚硬币随身带着。既活动了腿脚,又观灯看夜景,一举两得。
用散硬币的方式将疾病散去很有意思,大概有破财免灾的意思吧。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景,人们只管散,至于抛洒出的硬币,后来有没有被人拾去,人们似乎并不考虑。
每到十六晚上,扶老携幼,携妻带子,或是呼朋唤友几家相约同行。过街走巷,信步行来。
自然,那些偏僻的小巷少人行,人们多在灯火通明宽敞的街道上溜达。正月十六的夜晚,狮城流光溢彩、火树银花,街市上的人摩肩接踵,影影绰绰,一眼望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。
早些年还不禁烟花,一些小摊贩趁机便在路两旁设摊兜售各种节日用品,吃的玩的应有尽有。孩子们自然是经不住诱惑的,糖葫芦、烤香肠、冰淇淋这些吃的必不可少,带小亮灯的头饰,发光的光束,荧光棒,各种小烟花,随走随买,随走随放。边吃边走边玩,到处弥漫着开心快乐。
各处更有络绎不绝的各色大型烟花腾空绽放,霎时点亮夜空。东风夜放花千树,引得人群驻足,不时发出惊叹声。更有宽敞的广场会挂好荧幕放映电影,有喜欢的人们便会驻足或是干脆停下观看,露天电影,勾起了人们心底久远的回忆。
可以说,正月十六的夜晚,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晚了。人声笑声说话声,烟花爆竹声,小贩们的吆喝声,声声入耳。脚步杂沓,人影交迭,整座城市声音鼎沸,热闹非凡。元宵节的盛大不仅没消退,反而在十六更达到顶峰。虽不象古人的上元节那般竟夕不眠,但也是极热闹的。
记得早些年,公园里游人过多太集中,竟然发生过踩踏事件,从此后,除了开放型的广场外,几处容易发生事故的公园便关闭了。这也没影响人们的兴致,依旧年年如是,热闹依旧。
因溜百病是在夜晚,为防止出现意外或安全事故,每年在重要的街口,便要出动更多的警察值守。这些忠于职守的卫士们有时还会带着警犬一起巡逻。时不时地,在某个十字路口,会看到几位气宇轩昂的帅警一字排开,站如松。或是几人排好队伍大踏步从你面前经过,只觉眼前一亮,目光便不自觉地追随了过去。
大商场和超市是要关停的,个别小店铺会照样营业。记得疫情前的那年正月十六,溜百病时恰巧溜达至一家卖饰品的小店,淘到了一条朱砂的双鱼坠琏,也是意外收获。
那时,每年约了两三个住得较近的同学,几家人沿设定的路线走上一圈。随着市区规划建设不断向外扩大,人们溜达的路线也是越来越远。但脚力有限,多是西边的在西边瓷碗,东边的在东边转转。毕竟要是从东到西,或是从西到东整个市区走下来,第二天这腿脚非废了不可。
住在西边,自然是往西溜达了。西边的狮城广场,人流如织,乐声震耳,大人们跳舞唱戏,孩子们脚踩滑板车。灯光下,广场中心那只雄狮想必心里也痒痒的吧!
有时,便会往东走走,走到运河岸边。清风楼熠熠生辉,俯瞰运河一衣带水。在霓虹灯下,水波粼粼,垂柳倒映,一时间竟有时空恍惚之感。
如今,运河岸边南川楼又,夜色中的一条街,古风古韵,每作吸引着人们在此徜徉。今年,虽仍禁燃烟花,但这是YQ后的第一年,想想那盛况,只怕仍会摩肩接踵吧。
最喜欢在运河岸边的南湖公园信步,湖水波光粼粼。登上南湖公园那座湖心小岛,坐在小亭中,观灯火阑珊,览南湖夜色,头顶一轮明月皎洁如银。只觉热闹远了,心却静了,更忘却今昔何昔……
|
鲜花
-
5
查看全部鲜花
-
|